内容摘要:
关键词:
作者简介:
时光如梭,我们走进了崭新的2019年。民生持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。人民幸福,始终是我们不变的追求。不管是一家一户的小日子,还是国家民族的大日子,通过奋斗过上更幸福的好日子是大众的普遍追求。从房价车价到米价菜价,从教育公平到社会保障,百姓生计的方方面面,反映着个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更是施政者的政策取向。
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2018年,我省既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,提高了发展质量,也增进了人民的福祉。我省12件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,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,森林河南、大美河南画卷徐徐铺展,各地补上生态保护的短板,用“工笔画”重绘绿水青山。曾被严重污染的贾鲁河如今碧波荡漾、白鹭翔集,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将启动,“林茂水美”可期可见……今年初开始实施申报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,更是让我省900多万纳税人切实享受到税改红利。
民生改善没有终点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,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,民生改善也面临着“再上层楼”的压力、“更进一步”的挑战。一方面,教育、养老、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涉及不同的利益群体,需要协调各方智慧;另一方面,人民群众期待更稳定的工作、更高的收入、更优美的生态环境、更安全的食品……这些“发展起来以后”的新期待,增加了民生改善的边际难度。“惟其艰难,才更显勇毅;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”。新的一年,我们需要把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,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、食品安全、环保等问题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、更强幸福感。
美好生活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。矢志发展,我们充满干劲;畅想未来,我们充满动力。2019,我们来了!
(本报评论员丁新科)